只有做到知己知彼,才能达到百战不殆。既然要发展养牛业就要先来了解一下世界养牛业的发展情况。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养牛场数目减少,经营规模扩大 。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牛奶过剩,使得一些中小型奶牛场被兼并或转产,因而养牛场的数目大幅度减少,而养牛场的规模则不断扩大,并且日益趋向专业化、工厂化发展,普遍提高了机械化水平,实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。
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。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,使大批成熟的高新技术,如基因工程、同期发情、冷胚移植、同卵双生、胚胎性别鉴定、胚胎分割、激素免疫等,在养牛业中得到推广应用,并取得较好效果。此外,在牛的育种、饲养管理方面,实行了微机管理,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养牛业的生产水平。
品种大型化。世界上培育的奶牛和肉牛品种较多,近年来各国为了提高牛的生产水平,都在优选品种。各国饲养的奶牛品种,除荷斯坦奶牛(即黑白花奶牛)外,还有爱尔夏牛和娟姗牛等,但近年来奶牛品种日趋单一化与大型化。各国饲养荷斯坦奶牛的头数日益增加,其原因是荷斯坦奶牛具有产奶量高、产乳的饲料报酬高、生长发育快、瘦肉多等优点。在肉牛业,由于人们普遍厌恶动物脂肪,追求瘦肉多,而大型品种的特点是生长快,可以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屠宰,使瘦肉多而脂肪少,符合市场需要,因此夏洛来、西门塔尔等大型品种,引起了饲养者的广泛兴趣。近年来,我国也先后引进夏洛来、利木赞、西门塔尔牛等良种与本地黄牛杂交,获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。
肉牛生产发展迅速。自60年代以来,肉牛业蓬勃发展,在牛的总数中肉牛的比重越来越大。肉牛的饲养头数急剧增加。
重视饲料加工的研究,实行全价饲养,70年代以前,国外对牛的饲料加工尚停留在晒制干草、玉米整株青贮、谷物磨碎等几项简易方法。近几年来一些养牛业发达的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新的饲料加工技术,从而提高了养牛业的经济效益。
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杂交后代比纯种牛多产肉10~20%。在发展中国家,大量引进高产品种与当地牛进行杂交改良,以提高生产力。